解析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办学优势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08-03浏览次数:273

 

质量立校 特色兴校 文化强校
 
解析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办学优势
 
  “在美丽的泰山,有我可爱的校园。山水流淌在脚下,柳枝摇曳在窗前。丛林里升起缕缕白云,清风中含着丝丝香甜,绿树白云白云青山,那是我成长的摇篮……”这首由著名音乐家吕远谱写的校园歌曲《我的校园》,描绘了一所充满朝气,蓬勃发展的校园景象,这所学校就是山东省唯一的服装高校——山东服装职业学院。
  国办体制确保高质量人才培养
  山东服装职业学院是2000年创建的一所国办高校,依靠“自我积累,滚动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拓进取,迅速成长为一所在全省乃至全国颇具影响力的高职院校。从一开始的荒芜之地到如今600多亩的现代化校园,从只有500多名高职学生到现在包括在职硕士研究生在内8000多人的学生规模,从第一年开办7个专业到现在的33个专业,从省内招生扩展到全国28个省区市,山东服装职业学院用10年时间实现了惊人的跨越,创造了迅速崛起的奇迹。
   “要发扬‘野性’精神,在科学发展的前提下,大胆探索,敢于创新,靠竞争谋发展,靠实力打天下。”学院领导在谈及学院的发展时用到了“野性”二字,“野生的老虎会打食。”山东服装职业学院的发展历程表明,他们是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创立发展起来的,他们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远比其他同类学校强的多。
  学院是一所国办高校,又需要在市场竞争中谋发展。为此,学院探索出一种将国办高校事业体制和市场经济效率机制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实行了院领导目标责任制、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教职工聘用制和末位鞭策制的人事管理制度,形成了一个富有效率的竞争机制。山东省高校工委领导来学院视察时曾发出这样的感叹:“山东服装职业学院教职工强大的凝聚力和旺盛的进取精神令人振奋,山服的制度建设是一流的!”多年来,学院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宗旨,坚持内涵提升与外延发展并重,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学、健康发展之路。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院管理的重心。学院推出两个课堂,一个课堂培养学生、一个课堂培养教师,近年来投入一百多万元选派教师到知名高校进修深造,还与相关企业合作,安排教师顶岗锻炼,提高实践操作技能,造就出了一大批既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系统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同时又具有娴熟的专业操作技能等素质的“双师型”教师。
  他们先后开展了“一二三”(创建10个重点学科、20个特色专业、30门精品课程)、“十百千”(打造10个教学团队、培养百名名师、千名名生)、“310”(建设10个实训基地、10个实习基地、10个办学基地)精品工程建设。如今,学院教学水平、科研成果、人才培养质量等主要指标均走在了全省同类院校的前列。
  积极推行学生辅导员制,构建起了“靠教育抓管理,靠教学抓管理,靠活动抓管理,靠服务抓管理,靠制度抓管理”的学生管理立体通道,建立了“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院长奖励基金、企业奖学金、‘567’特别奖励基金,高校助学金、勤工助学、助学贷款、优秀特困生补助、特困生定期困难补助”和“教职工与学生结对帮扶”的“六金、五助、一帮扶”的学生奖励资助体系,确保了对优秀者的激励和对贫困者的扶助,彰显出学校管理的人性化色彩。整洁宽敞的学生餐厅、设备先进的学生浴室、方便快捷的校内超市、遍布校园的监控设施以及相应的全员安全责任制度,更是构建了惠及全体师生的完善的生活服务和安全保障体系。
  特色办学满足多元化社会需求
  今年春节刚过,各大媒体就传出消息,2011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将创新高,预计达到650万!“就业难”再次成为压在毕业生们心上的一块大石头。
  然而,就在许多本科毕业生都深感就业困难重重之时,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却一枝独秀:2010年山东服装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3%,今年截至目前,学生的就业率已达98%,在全省同类院校中位列前茅。这一组数字有力地证明了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办学定位准确、目标远大,其所培育的人才已经成为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多年以来,学院立足市场需求和自身实际,发挥自身特色和专业优势,选准人才培养的突破口,牢牢占领服装专业人才这一需求紧俏的领域,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握培养高技能人才这一基本方向,构建了以服装专业为龙头,以贸易、财会、计算机、机电等热门专业为重点,相关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他们适应行业发展环境,瞄准社会需求空档,努力打造“重点专业”、“精品课程”,使服装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制作等名牌专业和《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材料学》等精品课程脱颖而出。
  学院还大胆改革教学模式,引入研究生教育的“导师制培养”模式,借鉴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分层施教”,开发学生个性,促进全面发展。
  学院现有的33个专业中,有的专业学生人数多达几千人,而有的只有几十人,一切都依市场需求而定。教育教学实践中,他们大胆探索,不断适应社会发展个性化趋势,“多品种,小批量”,按照企业需求设置专业体系,按照岗位需求设置课程体系,“按需定产”,确保人才“适销对路”,从而实现毕业生的“零库存”。
  为了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学院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如在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上,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服装设计,学会服饰配件的设计,还要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懂得消费心理,培养了大批掌握扎实的服装专业知识和与服装专业相关的边缘学科知识,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文素质、良好的人际交往及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服装类人才,毕业生年年走俏,甚至供不应求,许多毕业生经常面临着拿到多家单位录用通知的情况。特色的教学,培育出了一花独秀的服装专业。目前,服装设计等专业已美名远扬省内外;旅游、机电等专业毕业生也是供不应求。
  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一步先、步步先,始终勇立潮头的山东服装职业学院,用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跨越式的发展,抢到了发展的时间差,也因此创造了高职教育发展的奇迹,成为中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探路先锋。学院先后获得了“全国职业教育管理创新学校”、“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最受山东家长欢迎的十大学院”、“全省最具就业推动力高职院校”等荣誉称号。如今的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已然成为享誉齐鲁大地的国办重点高职院校。
  文化校园哺育高素质优秀人才
  走近山东服装职业学院,迎面屹立的是一座设计新颖、气势恢宏的大门,大门两侧,是一座长达160米的大型浮雕群。这座表现中华民族盛世与泰山文化的大型浮雕群,再现了自炎帝、黄帝以来十几位帝王封禅泰山的历史故事,刻画了我国56个民族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
  进入校园,一处亭台楼榭、小桥流水的园林景观呈现在眼前,这就是与日本大悠株式会社合作建设,以我国著名学者欧阳中石所提“历史的艺术”为主题的“泰山石刻园”。“爱国荣校,博学兴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园中镌刻着众多中外名家汉字书法作品,一句句透着智慧火花和殷切期望的名言寄语,激励着学子们放眼高远,立志成才,营造出一方文化育人的沃土。
  泰山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立足地域优势,将校园文化建设与泰山文化相结合,是山服构建“文化校园”的一大特色。由学院组织的“泰山之夏”吕远作品国际友好音乐会,山服学子与杨洪基、柳石明等中外艺术家同台演出,歌唱泰山,也体现出浓郁的泰山文化色彩。
  独特的校园文化是山服的一张亮丽名片。山服人深知,服装是一门艺术,无论是设计,还是制作,甚至于销售,都是一种创造美、传播美的艺术性工作。由学院师生自主设计制作的200多套中外服饰,锻造出全国独一家的“华裳天下”国际服装表演的动态展演和“服饰博物馆”的静态博览,以直观的形式阐释了中外服饰文化的演变历史,填补了国内的一项空白。艺术氛围,文化气息,已成为山服学子最好的老师。
  每年一届的校园文化艺术节,让学生们在娱乐中增长才干,定期举办的专业性大型赛事,让学生们在比拼中得到锻炼。学院先后举办了泰安市服装模特大赛、山东省服装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山东省大学生服装模特大赛、华东六省一市大学生服装模特邀请赛、“中华泰山·两岸三地”大学生服装模特邀请赛、山东省第七届职业模特大赛等大型比赛,形成了自己亮丽的特色品牌。
  校训、校歌、校服以及学习用品、教学与生活用具,校园的建筑、道路、绿地、景观、设施等,无不尽显山服特色的文化和理念。徜徉在风景优美、如梦如诗的山服校园,无论是曲径通幽的校园小径、高低错落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还是安静有序的图书馆、生龙活虎的体育场,时时处处都可以感受到山服特有的文化气息和蓬勃发展的张力,感受到山服人身上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彰显着她独特的精神风貌和深厚的文化教育内涵。